伊朗和以色列这回说停就停,真是让不少人有点反应不过来。毕竟美国才刚刚动手打了伊朗的核设施,伊朗立马搞了一波针对以色列的报复,大家都以为要闹大,没想到还没熬过两天,特朗普那边突然跳出来放话,说两边已经谈妥要停火,只要再等个24小时缓冲期,局势就能完全归于平静。
你要说这事怪,那是真挺让人懵的。算下来,两边叭叭扯扯闹了十几天,美国突然卷进来,多半是觉着以色列没法自己扛下去了。可伊朗这边口气一直挺硬,说美国那点打击根本没啥大影响,还拍着胸脯说绝不认怂,咋一下子也同意收手了?到头来,这仗到底是谁尝到甜头,谁占了上风?
哨声一落下,场上就他一个人乐呵呵地庆祝,其他人都没啥反应。
这一切说没就没了,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用他老熟的手法,在“真实社交”上告诉大家:以色列和伊朗全部握手言和。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伊朗先歇12小时,以色列接着也歇12小时,等到24小时一过,这场“12日战争”就算正式画上句号。
奇就奇在,这消息只从美国那头飘出来,以色列和伊朗却压根没个声,官方渠道一点动静都没有,好像压根儿啥都没发生。看着不像两方刚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更像是一位大佬轻轻松松把俩不消停的孩子劝好了,也难怪巴基斯坦想着给特朗普递个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伊朗和以色列这边一句没吭声,外头很多人都觉得这回算是特朗普那帮人的独角戏。副总统万斯把所有功绩全给了总统,一个劲儿强调说“伊朗造核武器的路子彻底断了”,特朗普自己倒是说得云淡风轻,把伊朗反击说成是“小打小闹”。
一直到6月24号才慢慢传出来消息,说伊朗跟以色列双方都点头同意停火,这一来特朗普之前在社交网络上的那些发言,看起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说,特朗普表态之后,伊朗和以色列那边迟迟没表态,估计是还在斟酌,没拍板。咱们现在不妨重新捋一捋,再瞅瞅停火宣布前到底都发生了些啥事。
给这事往回带带看,慢慢剖析下,其实打来打去就是两个主角在台上扯皮斗狠,活脱脱一场二人转。
镜头一拉慢,咱眼前就是伊朗发动“胜利祝福”行动的那一刻,几百发导弹加上成群的无人机呼啦一下射往以色列,那就是被打了要还手,让以色列老百姓也得体验下防空警报拉响是啥感觉。接着,画风一转,一大波中短程弹道导弹直接冲着美国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轰过去,场面一下就炸开了锅。
伊朗革命卫队直接把这次行动叫作“威力巨大的毁灭性突袭”,还特意强调发射的导弹数量跟美军空袭时用的炸弹是一样多,摆明了要硬刚、给个说法。这要是真跟伊朗说的一样,美国那边肯定也不可能装看不见,没准马上就有后续动作。可有意思的是,美国方面的表现还真让人有点琢磨不透。
五角大楼自己说了,这波袭击一共来了14枚导弹,拦下了13枚,剩下那一发也根本没啥威胁,基地就相当于没怎么受影响。人员一点事儿没有,损失也抠门得很,这所谓的“毁灭性突袭”,怎么看都像是在挠痒痒,难怪美国完全不当回事,对伊朗这点“打击”压根没放在心上。
把时间往前推,这事的源头就在于:美国跟以色列联手打出狠招,直奔伊朗的核研发去了。GBU-57那种专门破地下工事的大杀器,直接扔到了伊朗福尔多深埋地底的核设施上,目的就是要把对手的核底牌给掀了。
这边“斩首”行动也没停着,几十位伊朗重要将领和核心核科学家被一一清除,伊朗那阵子高层简直乱成一锅粥。后头伊朗接连展开好几轮反击,不管不顾地拼命回手,美国那边被打得不得不火速下场应对。
乍一看,两边你来我往火拼得挺凶,好像纯粹是单方面的强势压制。可要是把镜头拉远点,再瞅瞅那些背地里的运作,很有可能这出戏早就按计划排好了。伊朗和以色列可能都是台上的角色,背后指挥一切的,实际是美国这位大导演。
帷幕一拉开,台下的人对这出戏心里门儿清,谁都知道底细。
不少分析都凑到了一块儿,给出了个挺耐人寻味的推论:伊朗报复美军基地这事儿,倒像是特意设计好的一场“秀”。八成情况是这样写的:美伊两边儿提前打过招呼,心里都有数。伊朗那边得给自家老百姓有个交差,台面上得拿出点行动来,显得不吃亏。结果导弹落在哪儿?都挑了事先就清空的、没人呆的当地,按部就班走完了流程。
美国那边看着也是心安理得,既没出什么大乱子,也避免让局势失控,还顺带给了伊朗一点台阶,好下场。卡塔尔国防部那句啥“成功拦截”,再加上表面上严正谴责,其实更像是在台上合着演戏,反正各家都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事背后真正操盘的,还非特朗普莫属。
他那招用得溜:讲究个手脚麻利、下手也够狠,瞄准伊朗核能力这个老大难问题,直接想一把解决掉。等到目的达到了,又立马收手,变身搞外交那一套,引导停火的气氛,把自己包装成和平英雄,顺带捞足了筹码,政治分都涨上去了。
说到以色列,一开始打的主意可不光是冲着核设施去的,内塔尼亚胡一直惦记着能不能把伊朗政权给翻个底朝天。结果眼下来看,这事压根没成,所以这么一看,它这场胜仗就感觉有点打了个折扣。
到底算谁赢了呢
这场交锋来得快去得也快,到底鹿死谁手?有点像在琢磨那只杯子,到底是剩下的水多还是空的位置多。站在现实点的角度来说,美以这波确实占了上风,人家用一场“闪电行动”把多年的目标实现了——愣是把伊朗的核打算打回了起跑线。
说到底,伊朗的核设施虽说挨了几下,可实际损失也就那点,地图上多了几个洞罢了。美军这阵仗整得是挺大,真要说成果,其实并没有多伤筋动骨。过不了多久,那些核设施还是有可能建起来,该干啥的还是照常。政权撑得稳稳当当,各派反倒更紧密,反手扔了几枚导弹,也算找回点面子,心头怨气反倒更大了。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从全球的视角看,大家都对这场冲突表示了反对,也呼吁伊朗和以色列要尽量克制。而美国却是明确支持以色列,甚至还对伊朗开展了空袭。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上,美国也算是参与了战斗。伊以停战的时候,美国可没人会认为它是赢家。
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去看,这局面还是个谁也没占到便宜的死结。美以动手拆掉了一些硬件设施,结果却是激起了更强烈的复仇情绪。大家嘴上说的“赢了”,其实只不过是把一个更麻烦的炸药包,往后拖了几年才爆开。
结语
现在瞅着,这场冲突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点,还是得落在特朗普这人头上。他手下那帮副手和团队成员一个劲儿强调,说“换掉政权”根本不是咱的目的,可偏偏特朗普自己说话就有点含糊其辞,给大家留下了一堆猜想的空间。他这套真假难辨、出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路数,偏偏最让人忌惮也最能搅动风云。
正如他自己嘴里那句:“没人晓得我到底想干啥。”这中东局势啊,眼下看着可能还只是第一季收官,后面的故事啥时候再翻篇,剧情往哪整,可能也就这位“导演”自己心里门清,咱们也只能等着瞅热闹了,是伐?
配资平台网站,在配资炒股,专业网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