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战场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名呼号为"苏霍伊"的俄罗斯上尉,扛着体重近200斤的重伤战友,在乌军无人机持续盘旋的死亡威胁下,狂奔2.5公里。
他中途体力透支,脚步踉跄,却始终没有放弃肩上的兄弟。 这段由俄媒公布的视频,展现了现代战争中极为原始又震撼人心的一幕:当高科技无人机成为索命镰刀时,人类本能的勇气与战友之情,成了决定性力量。
这是2025年顿涅茨克前线发生的真实营救。 指挥官苏霍伊在救援过程中甚至脱下了自己的防弹背心,以换取背负战友时的机动性,这等同于将自身完全暴露在危险之中。
这场逃亡的成功,不仅救回了战友“乌瓦尔”的生命,也让苏霍伊获得了勇气勋章的提名。 事件背后,是俄军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文化重塑,在持续近三年的冲突中维持士气的深层逻辑。
俄军一支突击小组在顿涅茨克前线执行任务时,遭到了乌克兰FPV自杀式无人机的突然伏击。 这种无人机如同盘旋在头顶的猎鹰,让暴露在开阔地带的士兵无处可藏。 代号“乌瓦尔”的士兵在攻击中身中数弹,腿部严重受伤,当场倒下,完全失去了自主行动能力。
指挥官司苏霍伊上尉立刻冲上前,对倒地的“乌瓦尔”进行了紧急战场急救。 初步处理伤口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伤员从这片“死亡地带”转移出去。 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一片长达2.5公里的开阔地带,杂草丛生,没有现成的道路,对于无人机操作手来说,这里就是理想的“狩猎场”。
上尉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脱下了自己的防弹背心,然后将体格壮硕的“乌瓦尔”扛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这一举动意味着他主动放弃了个人防护,却换来了背负重伤战友快速移动的宝贵机动性。 据估算,“乌瓦尔”的体重可能超过100公斤(约200斤),这意味着苏霍伊每一步都是在挑战自身体能和意志的极限。
从公开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苏霍伊上尉背负战友在崎岖地带艰难前行。 跑到中途,他的体力显然已经严重透支,脚步变得踉跄,有几次甚至腿一软差点跪下去,肩上的战友也险些滑落。
他每次都会调整呼吸,将战友的身体往肩上再托一托,然后继续前进。 整个过程中,头顶无人机嗡嗡的盘旋声始终是威胁,这种不知何时会遭遇第二次攻击的心理压力,持续折磨着救援者。
苏霍伊上尉咬牙坚持,成功与前来接应的战友小组会合。 重伤的“乌瓦尔”被立刻后送,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鉴于其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决断力,苏霍伊上尉已被提名授予勇气勋章。
类似苏霍伊上尉这样的英勇个案,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并非孤例。 安德烈·格里戈里耶夫在一场与乌克兰士兵的近距离肉搏战中获胜,引发了普京的赞誉。 呼号为“先知”的无人机操作手,在库皮扬斯克地区多次冒险穿越火线,成功救出了30多名重伤战友。
还有士兵维塔利在顿涅茨克舍甫琴科村,为保护一位母亲和她的幼儿,在乌军炮火下用身体掩护他们牺牲。
这些事迹通过俄罗斯媒体和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从具体的战场救援行动,演变为鼓舞士气的符号。 俄罗斯当局为提振官兵士气,采取了一系列系统性措施。 他们修订了《国防法》、《国防部条例》以及《军人地位法》,并发布了新版的《军人工资法》,这些法规对改善军人的服役条件、提高军人地位作出了明确规定。
俄军还注重在军队内部培塑英雄和锻造英雄气概。 普京曾指出,当时前线有70万俄军在作战,他们是为国家战斗的人。 民调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军队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军队活动的负面评价从2012年的31%降至2017年的7%,高达92%的民众认为军队是保卫国家的可靠力量。
俄军的精神传承有其历史渊源和独特的仪式感。 例如,在俄军连队的晚点名中,有一个传统仪式:司务长首先会点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的名字,队列右首的军人要替英雄响亮地回答“到”。
连队里还会为英雄专门设置床铺,并张贴英雄的画像和事迹。 英雄所在班的士兵会为他站岗、执勤,每到洗衣日,同班士兵会为英雄换床单、抹灰尘。 这种与英雄“朝夕相处”的仪式,让官兵时刻为连队涌现的英雄感到骄傲,倍加珍惜军人荣誉。
经过三年多俄乌冲突的实战锤炼,俄军正在经历一种“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俄军加注重通过实战来磨练军官队伍。 据报道,所有的军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及几乎所有的师旅团级指挥员都曾不止一次赴叙利亚战场进行磨练。 在这些军事实践中,俄军着重培养指挥员的协同作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吃一堑长一智后,俄军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于顿巴斯等地,改变了战术。 他们不再依赖大部队横冲直撞,依靠火炮和无人机进行先行火力压制,再让步兵稳步推进。 这种调整带来了显著效果,俄军的月均伤亡人数从高峰期的约1.5万下降到了约8000人。
俄军大量使用的“柳叶刀”无人机等装备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赫尔松前线上,“柳叶刀”无人机曾摧毁超过500辆乌克兰装甲车,俄军仅损失了少数操作员和相对低廉的设备成本。
2024年6月的扎波罗热战役是体现俄军新战术的一个例子,俄军采用“无人机群+远程火箭炮”的组合进行打击,据称以自身损失不到200人的代价,给敌方造成了过千的伤亡。
支撑俄军持续作战的,还有其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多管齐下的动员策略。 俄罗斯拥有1.46亿人口,其中18至45岁的适龄男性超过4000万,即使经过筛选,潜在的兵源仍高达2000多万。 俄军每月能稳定招募3.6到4.2万名新兵,年招募量可达43.2万到50万人。
经济激励
一名41岁的工人伊万,原本在工厂过着平淡生活,听说当兵每月能拿到1500美元后,便被这份“高薪”所打动参军。 俄方还曾从监狱中招募兵员,瓦格纳集团就招募了约5万名囚犯,并承诺在战场上服役满半年即可重获自由并获得一笔钱,这对于部分囚犯来说具有吸引力。
在扎波罗热前线,曾有一位失去左手的俄军炮兵伊万诺夫,在医院休养两个月后便重返战场操作无人机。 在顿涅茨克战场,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士兵被炮弹炸断双腿后,仍忍着剧痛用无线电呼叫支援,直到战友赶到才昏迷过去。 这些事例与苏霍伊上尉的救援行动一样,都体现了俄军士兵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的顽强精神。
配资平台网站,在配资炒股,专业网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