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泽(?—243年),字德润,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家世与早年经历 阚泽出身于农民家庭,家中世代务农。他自幼喜爱学习,但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买书籍,于是常为人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便将书中的内容全部诵读完毕,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他能过目不忘。阚泽还追记先生论讲,探究博览群书,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仕途经历 早期仕途:阚泽最初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后升为郴县令。 入吴为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为骠骑将军,征召阚泽补任西曹掾。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阚泽为尚书。 官职升迁:嘉禾年间(232年—238年),阚泽升任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242年),阚泽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仍兼职中书令。学术成就与贡献 儒学教育:阚泽考虑到经传文章繁多,难以全部应用,于是斟酌各家之说,节选三《礼》文字及各家注解,以此教授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并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 学术著作:阚泽著有《乾象历注》,以纠正历法时日的差误。他还曾撰有《九章算术》,但已佚失。据传,他对圆周率也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曾借鉴了他的成果。个人品德与才能 谦逊恭谨:阚泽性情谦逊恭谨、笃实慎重,官府的小吏们,招呼他提问对答,他都以礼相应。有人非议他的短处,他也从不反击,表情上显出自己不足的样子,非议之声也逐渐穷尽。 正直敢言:孙权曾问他:“书传的诗赋,哪样最美?”阚泽想借机以治乱的道理开导孙权,于是回答说贾谊的《过秦论》最好,孙权便览阅这篇文章。各官署都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增添律令条例,来控制臣下,阚泽每次都说:“应该依照礼仪、法律。”他的平和正直,皆是如此。 博学多才:阚泽不仅精通儒学经典,还通晓天算历法,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虞翻称赞他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认为他的儒术德行堪比董仲舒。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阚泽是东吴的重要谋士之一。在赤壁之战前,他成功地帮助黄盖向曹操递送了诈降书,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大功。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口才,成功说服曹操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心的,从而为周瑜的火攻计划创造了条件。历代评价 虞翻:称赞阚泽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认为他的儒术德行堪比董仲舒。 孙登:称赞阚泽“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朱育:称赞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阚泽为“一时儒林”。去世与影响 赤乌六年(243年)冬,阚泽去世。孙权为此痛惜感悼,几天都吃不下饭。阚泽的去世,标志着东吴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学者和大臣。 阚泽的一生,是勤奋好学、谦逊正直、博学多才的一生。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配资平台网站,在配资炒股,专业网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